欢迎访问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人民检察院 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
首 页      |      媒体要闻      |      本院动态      |      通知通告      |      实务调研      |      案件聚焦      |      队伍建设      |      检察文化      |      专题活动
  
本院概况 领导介绍
机构职能 检务指南
案件信息公开
网上举报
网上申诉
检察长信箱
律师预约平台
法律咨询
代表委员联络平台
优化营商环境
检察工作报告
预决算公开
指导性案例
法律法规
 
当前位置:首页>>案件聚焦
媒体看检察 | 管住“带病”驾驶,擦亮城市“流动窗口”
时间:2025-02-24  作者:  新闻来源:  【字号: | |

2月10日《检察日报》第2版


【关键词】

出租车驾驶员 “带病”驾驶 数字模型


作为城市的“流动窗口”,出租车司机不仅是交通服务的提供者,更是城市文化的传播者和形象的展示者。但是我院在办案中发现,出租车运营行业存在不少管理漏洞。


2024年6月,我在查阅一起协助组织卖淫案的卷宗时,“出租车司机”一词的高频出现引起了我的注意。某足疗店经营者为招揽嫖客,建立出租汽车提成群,杜某等多名出租车司机受利益驱使,兼职“拉皮条”,严重扰乱社会秩序。我又想起我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曾办理的一起案件,涉案出租车司机明知未成年乘客可能面临同乘者的不法侵害,却不予理睬。这些问题暴露出目前出租车运营行业存在管理漏洞。


此外,根据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》,具有交通肇事、危险驾驶、暴力犯罪记录以及吸毒、饮酒后驾驶记录的驾驶员不具备安全运营条件。



如何促推出租车行业综合治理?数字检察成为新的突破口。我院搭建了出租车从业资格类案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,将调取的4815条出租车驾驶员数据与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、公安警务信息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比对,发现10名出租车驾驶员在不具备安全运营条件下仍未被撤销从业资格证。不符合资质的出租车驾驶员不仅难以保证服务质量,更有可能严重威胁乘客安全。


为了更好地堵塞制度漏洞,2024年8月,我院向交通运输部门制发检察建议,督促其开展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专项自查工作,严把出租车驾驶员“准入关”,与司法机关建立违法信息移送通报机制,动态掌握相关信息变化情况,加大对出租车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和法治宣传力度,提高从业人员素质,切实规范经营行为。


在检察建议推动下,交通运输部门加大整改力度,发布公告撤销不具备安全运营条件的出租车驾驶员的从业资格,部署开展出租车专项整治行动,集中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519件,对首次违法不处罚行为进行培训教育487次,开展违法犯罪记录查询万余人次。同时,交通运输部门起草了《道路运输信用管理实施细则》,明确道路运输领域经营主体及从业人员信用评价标准。


2024年12月,我院与交通运输部门建立了常态化工作联系机制,我院检察官实地回访,了解出租汽车驾驶员信用考核、服务规范等政策法规学习培训情况,发现专项整治行动成效良好。城市的“流动窗口”擦亮了,我心里也感觉踏实多了。


来源:检察日报


 

版权所有: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人民检察院
技术支持: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-1
本网网页设计、图标、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或建立镜像,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。